不可不知 黑茶故事大合集
陶澍敬獻黑茶,被賜“天尖茶”

清兩江總督陶澍,安化小淹人,是清道光皇帝的重臣。1821年,道光皇帝正式登基,對清正廉潔、勇于任事、才識優長、持論公正的陶澍十分贊賞。將陶澍所敬獻的安化黑茶賜名“天尖茶”。
紀曉嵐文記載黑茶
?

紀曉嵐,清代文學家,紀曉嵐1768年因坐盧見曾鹽務案,謫烏魯木齊佐助軍務。期間與安化黑茶結緣。他在《烏魯木齊雜記》記有“附(茯)茶者,商為官制易馬之茶”,“唯附茶性暖能緩解之”。
左宗棠改制,推行安化黑茶
?

左宗棠,著名湘軍將領,洋務派首領。早年受彭澍賞識,居安化小淹8年,深諳安化黑茶。清咸豐、同治年間,陜甘回民起義,安化黑茶引茶運銷停滯。左宗棠任陜甘總督期間,整頓西北茶務,推行茶政改革,實行“以票代引”,結束了中國茶葉史上近千年的“引茶”制,降低茶稅,鼓勵陜甘茶商來湖南運銷茶葉。
黑茶經海上絲綢之路遠銷海外

1842年,鴉片戰爭結束后,廣州、上海等口岸對外通商,廣東、福建、江西等省茶商大量進入安化,與安化茶人共同創制安化紅茶并迅猛發展,與黑茶經海上絲綢之路,盛銷英、法、美等國家和地區。
明末清初,“金花”誕生

明末清初,陜、甘茶商將在安化采購的黑毛茶踩制成“引包”,運至陜西涇陽,壓制成茯磚茶,在制作過程中,茯磚茶繁殖了一種叫“金花”的益生菌,學名叫“冠突散囊菌”,成為衡量茯磚茶品質的主要標志,遠銷西北、俄羅斯和中亞地區。
明萬歷年,黑茶被定為“官茶”

安化黑茶在定為“官茶”之前屬于“商茶”而不能邊銷易馬。因滋味濃厚醇和,量多質好價廉的優勢受到邊疆民族的青睞,被茶商大量越境私販,強烈地沖擊著“官茶”的市場。明萬歷23年(1595年),圍繞湖茶(安化黑茶)的禁榷和開放,御史李楠和徐佼展開辯論,最終經戶部裁決、皇帝欽定湖茶(安化黑茶)為“官茶”,這在安化黑茶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的意義。此后陜、甘、晉等地區的茶商云集安化,安化成為明代茶馬互市的主要茶葉生產基地,至明末清初安化黑茶逐漸占領了西北邊銷茶市場。
萬里茶路的重要節點:安化
安化山高路險,陸上主要運輸工具全靠馬騾。產銷旺季,崇山峻嶺之間馬嘶鈴響,不絕于耳。年深日久,茶馬古道由此而成。明萬歷年間,安化黑茶定為“官茶”,主銷西北,陜、甘、晉茶商爭相采購。茶市、茶莊、茶行、茶亭應運而生,運銷隊伍絡繹不絕,故有“萬里茶路,源起安化”之說。洞市“茶馬古道”在2012年全國第三次文物普查中,被評為“全國百大新發現”之一。
黑茶,世界只有中國有
安化黑茶,世界只有中國有,中國只有湖南有,湖南只有安化有。最早產于資江邊上的苞芷園,后轉至資江沿岸的鴉鵲坪、黃沙坪、酉州、江南、小淹等地,以江南為集中地。過去湖南黑茶集中在安化生產,產區已擴大到桃江、沅江、漢壽、寧鄉、益陽和臨湘等。經殺青、初揉、渥堆、復揉、干燥等五道工序而制造成的湖南黑茶,總體可以分為三尖、三磚、一花卷。三尖為天尖、貢尖、生尖。三磚為花磚、黑磚、茯磚?;ň砑礊榍刹?,有“世界茶王”的美譽。
黑茶小知識:
如何分辨茯磚茶上的“金花”和“白霜”

黃曲霉外觀也呈黃色片狀分布,在人為的作用下,也可以造成“金花”的樣子,常人難以分辨。最好的辦法就是從外形來看,霉菌是絲狀成片分布,呈黃色,通常分布在餅面一角,霉菌在14天至21天時面積就可達4cm至6cm,高約0.5cm~1cm,茶體本身霉變發黏,葉間界面不清楚,茶色深黑。霉變過又干燥存儲的茶,霉菌體干縮,形狀不規則,且色呈褐色。而金花通常在磚內部,呈點狀顆粒,呈金黃色,茶面分布時偶有十數個金花同處分布,但花體清晰,花間界面清楚,兩種茶沖泡后區別明顯,霉變茶湯色炭黑或棕黑并渾濁,味道有極強霉變的嗆人氣味,4~5泡后湯色極淡且依舊渾濁;有金花茶的茶味更適口,并有圓順爽滑口感,有金花特有甜香,茶色紅亮,不混湯且耐數十泡味不減而色不衰。
“白霜”是指茶餅的表面,會有白色類似發霉的痕跡,這是黑茶特有的發酵自然結果。當然了,“白霜”和白色霉菌一般人光看表面也很難分辨出來。它們最明顯的區別是,打開茶磚后,發現內層有白色物,聞起來有很重的濕霉味或者剝開就會冒煙,就很有可能是發霉的茶。

黑茶是世界上唯一的后發酵茶,喝黑茶不會引起失眠。與綠茶、紅茶相比,黑茶中咖啡堿含量明顯降低,差多糖、沒食子酸含量明顯增加。所以,飲黑茶不會引起失眠。國內外研究表明,黑茶具有明顯安神效果。